您所在的位置: 医网 > 疾病频道 > 高血脂 > 正文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有良方

3月25日 9:58 来源:家庭医药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有良方

  中医药能降血脂吗?能让高脂血症患者恢复健康,愉快地生活与工作吗?回答是肯定的。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强调辨证论治,讲究对证用药。

  民间使用的偏方和验方,有的疗效也不错。

  下面谈谈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

  患者形体肥胖,平日嗜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证见头昏脑胀,不时吐痰涎,口苦而粘,胸腹痞闷,肢体麻木,步履沉重,舌苔厚腻而有瘀斑,脉滑(把脉时,手指下有珠子滚动的感觉叫滑脉),此为痰瘀阻络型,当用化痰祛瘀之法治疗。

  可用茯苓12克、瓜蒌仁12克、橘红12克、当归10克、法半夏9克、丹参9克为基本药方。

  凡兼有湿热内蕴而便秘者,加火麻仁9克、大黄6克、川芎9克;凡兼血压高者,可加罗布麻9克、黄柏9克。这样疗效更佳。

  患者头部昏眩晕痛、视力模糊、耳鸣心悸、失眠多梦、腰酸背痛、肢体麻木、舌苔红而薄白、脉象细而弦滑(把脉时,手指如按琴弦,并有滚珠滑过之感称为弦滑脉),此为肝肾亏虚之证。

  可用熟地12克、枸杞子12克、制黄精10克、决明子9克、泽泻9克、牛膝9克,组成基本药方。

  若头眩晕痛较重者,可加天麻9克;血压高者,可加桑寄生15克;大便秘结者,可加火麻仁12克、肉苁蓉9克。

  如有其他兼证者,亦可随证加减变化之。

  患者面色苍白,少动懒言,胃口不佳,乏力,心悸怔忡,心前区偶有憋胀闷痛感,舌苔淡而薄白,脉象细弱或者虚大无力,此为气血双虚之症。

  主治方为八珍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6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再加生山楂12克、天门冬12克、黄芪9克,若大便秘结者则加白术12克。

  临床运用时还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加减用药。

  中医用来降血脂的偏方和验方不少,大多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下面略为列举几例供患者参考:

  ⒈山楂饮:山楂是一味降低血脂的良药,能延缓动脉硬化,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以山楂的鲜果或干果冲泡当茶饮,既能健胃消食,又能活血祛瘀,降低血脂。

  有位袁先生过去每年都要依靠输两次蝮蛇抗栓酶来治疗高脂血症,自从改饮山楂水以后,便收到了降血脂的良好效果,从此再也不必去输蝮蛇抗栓酶了。

  ⒉三鲜饮:鲜山楂60克,鲜白萝卜100克,鲜橘皮15克,水煮代茶饮,每日1剂。

  方中白萝卜能健胃消食,鲜橘皮能理气消胀,两者与山楂一道共同起降低血脂的作用。

  ⒊菊楂决明饮:菊花5克,生山楂片、草决明各8克,放入保温杯中,加沸水冲泡,每日1剂代茶饮。

  ⒋昆布海藻汤:昆布、海藻各30克,黄豆150克,共煮成汤,加入少量调味品后服用,每日1剂。

  ⒌茯苓百合粥:白茯苓、百合各15克,粳米60克,将茯苓与百合研粉,与粳米煮粥食用,每日1剂。

  ⒍双耳汤:白、黑木耳各10克,以温水泡发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少量(糖尿病人不用冰糖,可改用甜叶菊之类),水蒸1小时,可以分为1次或数次服用,每日1剂。

  ⒎黄豆粉粥:黄豆粉50克,用水调成糊状,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煮熟后早餐食用,每日1剂。

  黄豆粉中的黄豆蛋白、谷固醇、黄豆磷脂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⒏粳米、玉米粉粥:粳米100克,洗净入锅,加水1000毫升,米煮开花后加入玉米粉50克(提前用水调匀),煮沸10分钟后即可食用,每日1剂。

  粳米、玉米粉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⒐炒香菇:干香菇10克,用水浸泡胀开后,与少量瘦肉炒。

  加大蒜一头,每日食用1次。

  香菇中的核酸类物质对胆固醇有溶解作用,大蒜则可使高密度脂蛋白长高,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

  上述治疗高脂血症的偏方和验方,大多又是食疗方,一般患者都乐于接受,可以经常交替变化使用,则疗效更好。

  高脂血症除了用药物进行治疗之外,还应当做到情绪乐观,精神愉快,尤其要高度重视控制饮食,不可过于饱食,切忌暴饮暴食,对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要严加限制。

  主食以谷物为主,粗细搭配。

  注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增加豆类食品,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多吃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多吃叶类蔬菜,以便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和纤维素;动物性食品应多吃鱼类,少吃肉类,少吃动物内脏;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每日用量以25~30克为宜;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增加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少吃含糖多的饮料(因糖可以转化为脂肪),少饮酒,最好不饮酒。

[责任编辑:xuanyuan]

常见疾病问题

就医导诊

找最好的医院
找附近的医院
查疾病 - 查症状 - 查药品 - 检查查询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病 - 性病 - 眼病 - 口腔病 - 耳鼻喉疾病 - 肾病 - 传染病 - 精神心理病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