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代谢紊乱通常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或/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后继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特别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C)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的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尤其是它的亚组11(HDL11)的减低,载脂蛋白A(ApoA)的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增高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新近又认为,脂蛋白a[Lp(a)]的增高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性尤其严重,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子之一。 祸起萧墙 在长期高脂血症的情况下,造成血管内膜功能性损伤,继而出现纤维斑块,发展至斑块出血、斑块破裂、局部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也可扩张而形成动脉瘤。视受累的动脉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不同,可引起整个循环系统或个别器官的功能紊乱: 1.主动脉粥样硬化致主动脉管壁弹性降低。当心脏收缩时,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宽。主动脉形成动脉瘤时,管壁为纤维组织所取代,不但失去紧张性而且向外膨隆。这些都足以影响全身血流的调节,加重心脏的负担。 2.内脏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在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的情况下使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产生缺血、纤维化或坏死。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肌纤维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萎缩;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或肾脏萎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时引起间歇性跛行或下肢坏疽等。 其中,最常见的当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脑动脉、椎基底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 防治并举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证据如下:对兔喂饲高胆固醇食物可在短时间内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并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人群中血浆胆固醇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并且,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无论是对已罹患冠心病或者是对无冠心病的患者来说,都可以预防冠脉事件(包括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猝死)的发生;同时,临床研究采用定量冠脉造影分析法观察到,积极降脂治疗,可使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冠脉管腔狭窄进展减缓甚至逆转。 从病理学角度看,缺血性脑卒中与冠心病有诸多相似之处,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脑内较大动脉的粥样硬化。尽管脑卒中各种亚型中有多种复合病变存在,但脑梗塞仍以较大动脉(直径0.2?6毫米)的粥样硬化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基底动脉狭窄,这些病理改变与血浆总胆固醇呈现正相关。某些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不是其直接损害脑动脉内皮所致,而是由脑动脉近端支如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梗塞的结果。 由此可见,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应根据是否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在饮食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选用最有效的降低血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使血胆固醇达到目标水平,并维持其长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