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医网 > 疾病频道 > 心律失常 > 正文

抗心律失常药,本身也会引起心律失常

9月2日 15:48 来源:家庭用药

  近年来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有时也会引起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约为10%,其发生原因可能与用药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病人机体状况(包括遗传因素、药物代谢、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及心肌电生理改变)等因素影响有关。其中特别以用药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为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

  1. 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如频繁早搏、快速房颤等)过程中突然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如心跳明显减慢,每分钟在50次以下),手指搭脉搏,脉搏次数明显减慢,并可有头晕、胸闷等症状。

  2. 室性早搏出现次数较原来增加4倍左右,这时病人会感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更为明显,手指搭脉搏,脉搏次数快慢不一,甚或有停歇现象。这时应引起高度警惕,最好尽快到医院作心电图检查,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采取相应的紧急治疗措施。

抗心律失常药,本身也会引起心律失常

  为了防止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一般来说,在选用药物前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首先,要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心功能情况、发作频率等。

  如为功能性,发作不频繁,且无症状,可不必用抗心律失常药,如发作频繁,且有症状,可服用镇静剂或中成药珍合灵片、宁心宝等,如无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小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

  如室性早搏,可用美西律(慢心律)、普罗帕酮(心律平)等。房性早搏可选用乙吗噻嗪(莫雷西嗪)、维拉帕米(异搏定)等。

  如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等,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发作次数、心功能情况、病因等,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并注意观察个体的不良反应。

  如心跳偏快,心功能较差,发作次数频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广谱的且对心功能影响较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可达龙)等。但必须严格掌握剂量,并严密观察其对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定期到医院门诊随访。

  短期内服用治疗剂量,且按每8小时1次服用,以后改为维持剂量服用。不要擅自增加剂量,以防毒副作用增加。

  尽量做到单一用药、避免联合用药,因为联合用药虽可提高疗效,但也可增加毒副作用,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人必须要用的话,那么,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较小的抗心律失常药,如美西律与普罗帕酮合用;且两者合用时剂量均应偏小,服药时间不宜过长,并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有无变化,如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减量或停用。

[责任编辑:xuanyuan]

常见疾病问题

就医导诊

找最好的医院
找附近的医院
查疾病 - 查症状 - 查药品 - 检查查询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病 - 性病 - 眼病 - 口腔病 - 耳鼻喉疾病 - 肾病 - 传染病 - 精神心理病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