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医网 > 疾病频道 > 心律失常 > 正文

生理性早搏VS病理性早搏

9月11日 11:40 来源:家庭用药

生理性早搏VS病理性早搏

  生理性早搏又称为功能性早搏,是指早搏的出现大多为偶发性的,且往往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长期失眠、腹胀、消化不良、酗酒、喝浓茶和咖啡后诱发。

  这是由于这些因素引起心肌兴奋性增高所致。这种早搏的特点是运动后可使早搏减少或消失,多见于中青年,对人体无害,预后良好。因此,又称为良性早搏。心电图显示这种早搏多在右心房、右心室或心底部部位。

  生理性早搏也可与体位改变有关,如卧位时容易引起早搏。

  不少早搏病人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如采用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的措施,可引起或消除早搏。有时深吸气后作屏气动作,可使早搏次数减少。反之,如采用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的措施,也可使基本心率加快而消除早搏。

  近年来,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左室假腱索者与室性早搏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上述各种原因引起的良性早搏,可不必介意,一般在消除原因或用镇静剂治疗后可减少。

  部分良性早搏并无原因可查,也可呈二联律而持续多年,发生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下,一般情况良好,各人症状轻重不一。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满意,可能属于一般特发性良性早搏,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发生年龄在40岁以上,则应警惕有隐匿性冠心病的可能。

  病理性早搏又称为“器质性早搏”,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影响心肌而出现的早搏,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青少年的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中老年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等。这种早搏往往在运动后增多,且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反复频繁出现,常伴有心悸、胸闷等其他症状。

  此外,服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等)、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酸中毒等也可引起这种早搏。这种病理性室性早搏在心电图上多出现在左心室的部位。心电图上出现并行节律性早搏。

  此外,有时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可同时存在。心电图上还可出现早搏后的第一个或最初几个窦性心动有缺血性ST-T波改变者、或心电图上兼有其他异常改变,均提示为病理性早搏。

[责任编辑:xuanyuan]

常见疾病问题

就医导诊

找最好的医院
找附近的医院
查疾病 - 查症状 - 查药品 - 检查查询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病 - 性病 - 眼病 - 口腔病 - 耳鼻喉疾病 - 肾病 - 传染病 - 精神心理病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