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它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越来越窄,导致心绞痛,一旦破溃还会引发血栓,堵塞动脉,导致心肌梗塞、中风等。 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与“坏胆固醇”相关的十大关键词,只要掌握这些关键因素,就能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 相关性:★★★★★ 有资料显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互相加重、互相促进的关系,即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也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0年内死于心肌梗塞或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超过20%;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塞、中风的风险,和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是同等的;中风患者复发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更高,30天内复发率可高达18.5%,1年内复发率约为20%。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患者,应特别注意“坏胆固醇”的侵袭。 相关性:★★★★ 具有以下危险因素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坏胆固醇”更易增多,并造成危害。 ●年龄:男≥45岁;女≥55岁; ●吸烟; ●肥胖; ●家族史:男性的父母和兄弟姐妹55岁前或女性的父母和兄弟姐妹65岁前曾患有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符合上述危险因素一项甚至多项者,应尽早进入“警戒线”,提早预防,不让“坏胆固醇”有机可乘。 关键词:检查血脂 相关性:★★★★★ 人体内“坏胆固醇”升高常常是没有任何症状的。2009年在欧洲心血管病学年会上报告的一项分析结果显示:“坏胆固醇”水平是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最佳指标,如心肌梗塞、中风等。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高危人群,最好每3~6个月就检测1次血脂,而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如男性超过45岁、女性绝经后、吸烟、肥胖等,应每半年到1年做1次血脂检测。 温馨提示 人体血脂包括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如上文所述,“坏胆固醇”的确臭名昭著,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但“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在血管里充当勤劳的清道夫,将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运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胆固醇并非都是坏分子,不能一概而论。保护血管健康,要认清“坏胆固醇”,并好好控制它。 相关链接 如何提高“好胆固醇”水平 限食:在日常饮食中,人们应坚持“四多四少八分饱”的原则,即多吃素食少吃荤食,多吃粗粮少吃细粮,多吃蔬菜少吃甜食,早餐中餐多吃晚餐少吃。平时可多吃生洋葱、燕麦、橄榄油、多脂鱼(大马哈鱼、沙丁鱼)等富含“好胆固醇”的食物。 运动:运动可加速人体热量的消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能降低血脂和血糖的水平,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 使用某些中药:临床试验证明,人们若经常服用山楂、菊花或草决明的煎液,可使体内的“好胆固醇”水平上升32.5%,甘油三酯水平下降27.6%,而且不会对肝肾产生毒副作用 使用某些西药: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主要有:阿托伐他汀,可每天服80毫克;辛伐他汀,每天服20~40毫克;普伐他汀,每天服40毫克。 每天喝少量红酒:每天喝少量红酒(不能超过100毫升)可提高体内“好胆固醇”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