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1日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呼吁,在冠心病的防治上,目前除了要关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斑块的消退,最重要的问题是稳定易损斑块,以成功减少或避免心梗的发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等,相比过去冠心病的发生率均有提高,而且趋于年轻化。目前作为全球性流行病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不仅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也是心血管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 科学家研究发现,引起冠心病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稳定斑块,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心绞痛等,一般不突发心梗;另一种是易损斑块,特别容易破裂出现血栓堵塞50%以上的血管管腔,那些没有先兆的突发性心绞痛、突发性心肌梗死就是这些易损斑块引发的。前者引发的疾病特点可以形容为“痛而不死”,后者引发的疾病特点则是“死而不痛”,由此可见,相比于稳定性斑块,易损斑块更具隐蔽性,也更加危险。遇到天气寒冷、情绪刺激、劳力过度、暴饮暴食等情况,这些像“不定时炸弹”一样的易损斑块就会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发生心肌梗死。 因此,在冠心病的防治上,目前除了要关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斑块的消退,最重要的问题是稳定易损斑块,研究发现,易损斑块在同一个病人体内,往往呈现出多血管、多病灶倾向,这就意味着单纯在血管局部位置做支架治疗,并不能有效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必须结合全身性的综合治疗措施。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和中药通心络胶囊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稳定斑块的作用。 心脑血管病热文推荐: 更多精彩请看:医网心脑血管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