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年的幸福退休生活 1999年底,上海锅炉厂职工乐老伯步入了退休生活。没有了工作压力,乐老伯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和早已退休的妻子恩爱相伴,每天抽抽香烟喝喝老酒,顿顿有鱼有肉,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可是,这种舒服的生活在一年后的一天发生了变化。那天,他的半边肢体突然失去知觉不能动弹,被诊断为典型的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卒中)。从那以后,原本好动的乐老伯起居全需别人帮助,人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不愿意接触外界,也不愿意进行康复运动。让老伴烦心的是,乐老伯时不时发无名火,稍不称心便掀台子摔东西,脾气变得很暴躁。为此,老两口经常吵吵闹闹。“他退休后只开心了一年”,回忆起这些,老伴仍很伤感。 像乐老伯这样的遭遇并不鲜见。上钢社区45岁以上人群中,就有6.1%的人发生过中风;而60岁以上人群中,47%的人患有高血压。然而,大多数人对高血压认识模糊,没有防控意识,缺乏积极治疗的态度。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社区成立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 既是会诊对象又是会诊医生 一天,笔者走进济中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一进门就被扑面而来的热烈气氛感染:墙上挂着“任务书”、“行动计划”等大型图表,一旁还有写满字的黑板,组长钱老伯站在黑板前手捏粉笔正在讲课,穿着白大衣的崔医生像总参谋似的站在一旁,组员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认真地听着,时而交流、时而争论,俨然一派战斗指挥部的景象,大有与病魔较劲的气氛。他们中最小的52岁,最大的83岁,有拄拐杖的,有看似强壮的,还有家人陪同的。 笔者注意到,他们每人手里有一本《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会议桌上除了血压计外,还有“个人健康评估表”、“成效记录”、“个人行动计划”等活动台账。一本“血压统计账”里面,每人都有一张血压走势曲线图,个人的血压情况不仅自己知道,其他人也可以查阅。一位组员说,这些台账不是装样子,非常实用。每次活动时,都要查阅各位组员的资料,对照检查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有问题大家帮忙“会诊”,查出原因,开出“处方”,并记录在案,以便下次对照检查。所以,在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个人都是会诊对象,又都是会诊医生,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 “变了一个人” “自从加入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老乐像变了一个人!”老伴说,“真神奇,烟酒不沾了,每天出门活动了,还丢了拐杖帮我做家务呢。现在脾气也变好了,我们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参加小组后,乐老伯学会了测血压,学会了自我调节,血压一直稳定在135/85毫米汞柱。因为他变了,老伴的心情也好了,每次都热情陪伴老乐参加小组活动,还帮着做笔记。 其实,“变了一个人”的何止乐老伯一个!因中风落下后遗症的姜老伯,以前不懂高血压的危害,上班时一天一斤白酒、两包香烟。听了高血压讲座以后,姜老伯戒了白酒,改喝黄酒了,量也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烟一时戒不掉,但抽得少了,一天半包。 “乱打听、乱投医、乱吃药”,这是年龄最小的组员吴女士总结出来的以往治病的“三乱”状态。她以前看别人吃什么药也跟着吃什么,听别人说哪个医生好,就会千方百计地也去看,还到处打听别人的经验,结果血压没控制好,反而患上了心脏病。她说:“现在弄清了,我这‘三乱’是焦躁情绪的反映,而控制高血压要掌握好用药、饮食、运动、情绪四方面的因素,而且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如今,“三乱”变成了“四定”,即定药方、定饮食、定运动、定情绪,血压果真“定”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