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医网 > 疾病频道 > 高血压 > 正文

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中药大全

3月25日 10:11 来源:家庭医药

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中药大全

  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直接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健康,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胀、头痛、耳鸣等。

  祖国传统医学文献中没有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是确有类似病症的记载,而且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病症范畴。

  中医药对于本病的治疗,尤其是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平衡失调所致。

  简单的说,可以分为虚证实证两个证候类型。

  患者表现为眩晕、头胀痛、耳鸣、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弦滑者为实证。

  中医称为肝火上升或肝阳上亢。

  随着疾病的发展,由于肝阳亢盛日久,伤及肝肾阴血,患者可表现为眩晕、劳累后加重、口干舌燥、视物模糊、腰膝酸软、或肢体麻木、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液、脉弦细或细数等,即为虚中挟实证。

  中医称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到疾病的后期阴损及阳,患者可表现为眩晕、精神萎靡、腰膝酸软、或遗精滑泄、牙齿松动、形寒肢冷、夜尿频数,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舌苔白或舌根部厚浊、脉沉弱等为虚证,中医称为阴阳两虚。

  中医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协调阴阳。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证属肝火上升者,治疗宜清肝泻火。

  常用药物有:菊花、夏枯草、黄芩、丹皮、龙胆草等。

  证属肝阳上亢者,治疗宜平肝潜阳。

  常用药物有:钩藤、天麻、罗布麻、刺蒺藜等。

  症状明显者酌情配合具有重镇潜阳作用的药物:如生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珍珠母等。

  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虚实挟杂证者,常选用上述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中草药与具有滋肾养肝作用的中草药同用。

  具有滋阴养肝作用的药物有白芍、生地、女贞子、何首乌、枸杞子、桑寄生、牛膝等。

  证属阴阳两虚者,则宜阴阳双补,即在滋阴的基础上兼以补阳。

  常用的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胶、仙茅、仙灵脾、肉苁蓉等。

  以上药物对于降低血压缓解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但中医治病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辩证论治,药物之间强调君、臣、佐、使的配伍应用,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自己自行调配,以免发生意外。

  中成药对于治疗本病既有较好的疗效,又服用方便。

  常用者有愈风宁心片、牛黄降压丸、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全天麻胶囊、养血清脑颗粒、脑立清丸、安脑丸等。

  其中愈风宁心片、牛黄降压丸,清肝平肝,作用平和,疗效确切,且物美价廉;天麻钩藤颗粒,具有平肝潜阳兼有清热安神的作用,用于眩晕兼失眠多梦者;松龄血脉康胶囊、全天麻胶囊,具有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作用,用于高血压伴血脂升高,肢体麻木者;养血清脑颗粒,养血平肝,用于血虚肝亢而头痛明显者;脑立清丸、安脑丸具有平肝潜阳并兼有醒脑的作用。

  阴血不足,肝阳上亢者,可配合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具有滋肾养肝作用的中成药。

  阴阳两虚者宜阴阳双补,可配合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胶囊等。

  这些中成药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药品,此外列入国家(第一批)非处方药品目录的药物还有脑立清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

  注意事项:对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降压药,孕妇及体弱虚寒、大便稀溏者忌用;患有肝肾等严重慢性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中药虽然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但不能完全取代西药降压药。

  患者血压较高、症状比较明显或患病时间较长者,应中西药配合治疗。

[责任编辑:xuanyuan]

常见疾病问题

就医导诊

找最好的医院
找附近的医院
查疾病 - 查症状 - 查药品 - 检查查询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病 - 性病 - 眼病 - 口腔病 - 耳鼻喉疾病 - 肾病 - 传染病 - 精神心理病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