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咨询: 本人66岁,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 7年前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增厚,收缩功能降低;三年前CT查及:多发性脑梗塞;今年化验发现:肌酐升高、高尿酸血症。 目前严重失眠,并出现吐字不清、左手颤抖等症状。 该如何防治? 专家答疑: 您所说的情况是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等脏器损害。 高血压损害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常常导致残障并危及生命,己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但是,许多老年人高血压合并中风后,光知服药而不管效果,病情继续加重,并发症也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血压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恢复至“正常血压水平”(<130/85毫米汞柱)或“理想血压水平”(<120/80毫米汞柱)。 并强调:经降压治疗后,在正常血压范围内并无最低阈值,血压降得越低,危险亦降低得越多。 注意:此处并没有年龄区分和限制!要改变传统观念。 大量研究证实,中风患者降压目标值应该至少控制在正常血压水平范围内,同时又发现:血压每再降低10毫米汞柱,中风复发的危险可减少10%左右,故又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血压水平内为最好(须注意,要以不出现导致心、脑缺血的“低血压反应”如心慌胸闷气急、头晕目眩黑朦等为适度)。 所以,忽视降压目标是万不可取的! 另外,抗高血压治疗虽以降压为先,但还要消除各种危险因素,以免除心脏、血管继续受到损害。 即使出现心、脑、肾损害后,仍应以“治本”为先,积极降压,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心脏,改善脏器供血。 研究证实,长期服用β(倍他)受体阻滞剂(如倍他洛克、康可等)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普利”类药物等,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可逆转肥厚心肌及血管损害,从而明显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血脂正常者使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亦能延缓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使斑块退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推荐。 祖国医学有许多方药亦有较好疗效,均可结合治疗。 当然,出现各种心、脑、肾脏器损害并发症后,到各相应专科辅以对症治疗即“治标”是必要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治标方法多种多样,切记不存在“特效药”。 治本是逆转疾病发展,治标是改善症状,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