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的心脏病需要开刀吗?”在心脏科专家门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众所周知,心脏病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常见的能给予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等。此外,还有法洛三联症和法洛四联症等。 动脉导管未闭 是由于小儿出生时,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一根管道没有闭合,使主动脉和肺动脉相通,这样主动脉里的血液就会倒流到肺动脉里去,时间长了,可引起肺充血。这种病人可有心悸、气急的感觉,容易患感冒、肺炎。 以往需开胸结扎,目前可以通过导管操作,在没有闭合的异常通道处导入特别的塞子,闭塞异常通道而达到与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因此,这种病人应尽早作介入治疗,以免引起并发症。 房间隔缺损 如果小儿出生时左、右心房之间的隔板不完整,留下一个或几个孔洞,这就是房间隔缺损。这时,左心房的血液可通过这个小洞流向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使右心室的血量增多,最后也造成肺充血。 如果洞小,病人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就不需要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如果洞大,病人在活动后就有心悸、气急的感觉,并可影响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以往是采用在低温阻断循环或体外循环下进行直视修补手术,目前,可通过导管导入特别的伞状闭合器,而将缺损修补,避免切开手术。这种特别的伞状闭合器由哑铃状的两个“可折叠伞”构成,在导管内呈条状,当通过缺损后先打开一侧“伞”,然后回抽导管,在缺损的另一面打开另一把“伞”,起到闭合缺损的作用。 室间隔缺损 假如小儿出生时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的隔板不完整,留下一个小洞,这就是室间隔缺损。这时左心室的血液可通过这个小洞,流向右心室,使右心室血量增多,最后肺血流量增多,造成肺充血。 如果洞小,病人没有什么症状,可暂时再观察一番;如洞大,有气急症状,以往必须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直视修补手术,否则由于时间拖延过久,容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失去手术的机会。目前,通过导管导入特制的伞状闭合器的介入治疗,来修补缺损,避免手术治疗。 下一页:肺动脉瓣狭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