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联合国的标准,目前我国有11%的人口进入老龄。预计到21世纪中期会超过4亿人。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约有阿尔茨海默病(下称老年性痴呆)患者500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1/4强,而且平均每年还有30万老年人加入这个行列。老年性痴呆已是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家族中有老年性痴呆病史的老年人甚至中年人易患痴呆,且痴呆的发病年龄偏早,但这只是痴呆病人中的很少部分,大多数病人是散发的病例。高龄、文化程度低、丧偶的老年人易患痴呆,随着年龄的增长痴呆的患病率逐渐上升(65岁约5%左右,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上升1%),文盲较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患病率要高。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长,受教育程度低,丧偶寡居的女性多,以及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有关。 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症状主要有“ABC”三大症状,即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行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等三方面的异常。 主要症状 老年性痴呆最早期的表现往往被认为是老年人的“老糊涂”而被忽视。因此,了解痴呆的早期表现非常重要,可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具体症状可有以下几方面: 记忆功能受损 如记不住定好的约会或任务,记不清近期发生过的事件。但患者对此有自知之明,并力求掩饰与弥补,往往采取一系列的辅助措施,例如不厌其烦地书面记录或一反常态地托人提醒等。 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 遇到不熟悉的工作容易感到疲乏、沮丧与激怒。其抽象思维、概括、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进行性减退。记忆的全面受累及理解判断的缺损可能使其产生妄想,这种妄想为时短暂、变化多端、不成系统,其内容通常是被盗、损失、疑病、被害或对配偶的嫉妒妄想。病人通常因记忆和判断的同时受损而来就诊。患者可出现定向障碍,如丧失对时间、地点、人物甚至自身的辨认能力,故常昼夜不分、不识归途或无目地漫游。可能一些患者还能上班,由于所从事的是以前熟悉的工作,所以不易被察觉,当单位的人发现他不能胜任工作时,往往已经发病很久了。 情绪改变(情绪不稳) 有时情感失去控制能力,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消极,或无动于衷,或勃然大怒,易哭易笑,不能自制。高级情感活动,如羞耻感、道德感、责任感或荣誉感受累最早,如逐渐变得自私自利,不顾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等。 病人变得缺乏活力,容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往常爱好的活动失去兴趣,对人对事都显得漫不经心,有时会开一些不合时宜的拙劣玩笑,衣着及仪容也不如以前那样注意,可变得不爱整洁、不修边幅。有时会发生对年幼儿童的猥亵行为或暴露阴部等违反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有人变得多疑、固执与斤斤计较。 下一页:容易混淆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