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医网 > 疾病频道 > 高血压 > 正文

偶见血压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病

9月21日 10:07 来源:家庭用药

  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周期性节律变动,在晨间和下午往往出现两个高峰,而夜里最低。在受到体内外环境变动的刺激时可升高血压,初衷是一种良性代偿,但长期升压不降便成为病理现象,所谓“高血压病”很可能就是这种升压和降压反应不能协调的结果。

  根据国际上的规定:病人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可认为血压偏高。在不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条件下自动检测和记录血压(每20分钟至半小时测一次),测白昼血压均值<135/85毫米汞柱、夜间血压均值<125/75毫米汞柱、24小时血压均值<130/80毫米汞柱为正常标准。

  大多数正常人即使血压均值正常,但不免仍有若干次个别血压值超过正常(甚至高于140/90毫米汞柱)。所以,在诊所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不能马上就认为是患上“高血压病”了。

  国际高血压权威组织都强调多次测压对诊断本病的必要性:一般主张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每次在早晚餐前及服药前重复2回),删去第一日可能血压偏高的2个值,取第2、3日的4个血压均值为准,确定血压是否升高。

偶见血压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病

  有些人在医院诊所这一特殊环境下测量血压,由于看到穿白大衣的医生、护士,会不自觉地紧张、焦虑起来,使血压一时性升高,称作“白大衣效应”,被认为是血压与精神应激间相联系的特殊表现。

  有人直接从动脉内插管测量血压,发现应激时血压升高可达27/14毫米汞柱(尤其在最初4分钟),可见不可小觑。

  假如在诊所测压达到高血压标准,即高于140/90毫米汞柱,但自测或动态血压测得血压正常,而又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便可认为是“白大衣高血压”。据报道,在包括高血压和正常血压的自然人群中,其发生率约19.2%。

  我们曾在本市某工厂对在普查血压时检出舒张压在90~100毫米汞柱的病例,每月复测血压、历1年(经历对血压有影响的四季),发现血压仍波动在轻度升高范围、达到中重度高血压和血压全系正常者各占1/3,据此推测有相当部分乃“白大衣高血压”。

  在轻症高血压澳大利亚治疗试验,舒张压的入选标准是95~110毫米汞柱,经3年随访后,在使用毫无降压作用的“安慰剂”组,约48%的人低于入选时的血压水平,可见对这类对象并非必需药物治疗。

  有人曾提出“白大衣高血压”者日后发展成货真价实“高血压病”的机率比其他正常人高2倍,故也应优化生活方式,并定期监视血压变化。

  由于至今尚未证明它对心脑肾重要器官能否产生危害,故启动药物治疗应有所保留。

  但若血压偏高(特别是多次),又同时伴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尿酸、高血胰岛素,或合并肾脏病、糖尿病时,就应放宽要求,及早降压治疗,甚至需降至比正常更低水平(如合并糖尿病时需<135/85毫米汞柱),因多危险因子的合并存在,对恶化预后更为明显。

  国际高血压权威组织建议,普查时发现的血压偏高或轻度高血压者,需在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限制盐和高脂肪摄入,忌酗酒,增加体育锻炼等)的同时,监测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子变化6~12个月,如血压仍≥140/90毫米汞柱,应开始降压药治疗。

  另外,肥胖者手臂粗而未采用较大号的测压袖带,血压值可高于实际值(主要是收缩压);某些老年人因手臂肱动脉硬化明显,需用更宽袖带和气囊内压才能使肱动脉的搏动音消失,易造成“假性高血压”,也需注意检出,以免误诊。

[责任编辑:xuanyuan]

常见疾病问题

就医导诊

找最好的医院
找附近的医院
查疾病 - 查症状 - 查药品 - 检查查询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病 - 性病 - 眼病 - 口腔病 - 耳鼻喉疾病 - 肾病 - 传染病 - 精神心理病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