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病人把防治高血压完全依赖于医生和什么抗高血压的“特效药”,从而放弃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莫大弊端。实际上,世间尚没有根治高血压的“特效药”,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是医生和病人珠联璧合的杰作。 血压偶尔测取血压值常缺乏代表性,24小时内最高与最低值间可相差1倍。有的降压药起效快,失效也快,因而到门诊测压“正常”,而在数小时后家测血压却很高,骗了医生和病人,误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有时病人在医生面前测得的血压值“高”,在家测血压全是“正常”,这是因病人的紧张心理造成的“白大衣高血压”假象;有时治疗后病人血压并不平稳保持在正常以下,而医生和病人却漠然不知,这是很有害的情况。因而提倡病人在家庭经常自我监测血压。 传统的投药方法,即“均匀”和“等剂量”,企图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和降压幅度处稳定态,实际事与愿违。这主要是因不同药物的代谢相异,同一药在不同时间(昼动夜伏)代谢存在周期性节律。病人24小时血压有生物学变动,环境性应激也明显影响之。 不同个体因升压机制有别,上述变动可大相径庭,各药的作用机制与病人升压机制间的吻合程度也千差万别,治疗期内时间、地点、机体状态的相差等。但要揣摩出能有效和平稳(24小时内和不同季月间)降压的个体化方案,需经对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规律和用药品种、用药方法和剂量的反复调整和滴定才能形成,决不是凭医生在门诊经一次测压便能确定。 治疗的目的:一是平稳降压。短效降压药(如心痛定)虽降压,但波动大,可能因此损伤血管,最好用长效药(如络活喜、一平苏等)。二是不让夜间血压过低或过高,夜间血压过低容易诱发静息性脑和眼动脉血栓形成等。三是阻止晨间升压峰的出现,以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高发(需知晨间血压往往是昼夜间最高而非习惯认为的是“最低”,且此时药物作用已近尾声)。这都需病人提供给医生以准确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