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开始,赵教授首先给记者看了一组数字: 5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是血压正常人群的5倍以上; 1.6亿——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成为卒中发生的巨大“后备军”。 40%——成功治疗高血压能减少40%的卒中危险。 赵教授说,高血压一般没有症状,它是身体健康真正的无声“杀手”。不主动测量血压,人们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发生卒中。据统计,中国高血压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5%,控制率为6%,即全国有70%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约75%未进行正规的降压治疗,94%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未控制到目标水平,即血压仍大于140/90mmHg(毫米汞柱)。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太低,发生脑卒中的潜在危险非常之大。 防卒中,必须控血压 高血压为何能诱导卒中的发生?赵教授解释道,高血压患者动脉壁硬化,弹性降低。为保证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流,心脏就必须加倍工作。而小动脉压力增高,阻止血液顺畅通过。这样,进入小动脉的血液减少,就可能发生卒中。另外,血压过高时,一般都会有降血压的措施,若降压过猛或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但没控制好而反弹,即血压忽高忽低,容易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脱落导致脑血管栓塞。 赵教授说,目前卒中的治疗手段有限,适宜的血压调控尤为重要。收缩压每下降5~10mmHg或舒张压每下降2~5mmHg,卒中发生的危险就减少30%~40%。 控制血压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对卒中二级预防(预防卒中的再发生)也有好处。赵教授解释说,因为持续严重的血压升高,可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或再出血,可让卒中患者脑血肿面积扩大,加重病情。研究表明,平均动脉压大于140mmHg,降颅压后收缩压仍大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120mmHg,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血压急剧升高者降压至关重要。若适当降低血压水平,卒中再发危险就可下降。 降血压,找好平衡点 对于卒中患者,降压治疗又是一把双刃剑。降压固然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出血转换、预防血管进一步损伤、卒中复发;但降压不当,又可导致脑灌注减少而发生缺血,扩大梗死面积,加重病情。曾经有位卒中患者,在送到医院前,吃的降压药量比较大,血压在短时间内降得太低,以致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死亡。 因此,发生卒中时,降压要寻求平衡点,切忌盲目降压,也不能听之任之。那么这个平衡点应怎样寻找?赵教授说,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只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即可: ◇降压开始时间 由于反应性血压增高常在卒中1周后恢复正常,故多主张在卒中1周后才考虑加用抗高血压药物,除非患者血压急骤升高而对症处理无效。 ◇缓慢进行 急速大幅度的降压往往产生脑缺血损害的后果。 ◇个体化 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不尽相同,合并症亦有不同,需依据具体情况选用药物和控制降压程度。 ◇维持平衡 使血压在24小时内维持稳定,尽量避免血压波动,对于缓解卒中症状及防止卒中复发均有意义。 ◇靶器官保护 治疗中,靶器官的保护尤其重要,重点是心、脑、肾等器官。 赵教授指出,降压平衡点因许多因素影响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但总的来说,降压治疗要兼顾基础血压水平。目前公认,维持血压在161~200/91~110mmHg能明显改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低于正常血压,或高于181~200/101~110mmHg的患者,其预后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