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医网 > 疾病频道 > 高血压 > 正文

高血压用药 巧用时间治疗学

7月4日 21:40 来源:家庭用药

传统的投药方法  均分、等剂量,目的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和降压幅度处于稳定状态,实际是简单化了。因为:(1)不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相异,即使同一药在不同时间的代谢也存在各自的周期性节律。(2)病人24小时血压有生物学变动,环境性应激更明显影响之,且不同个体因升压机制有别,上述变动也大相径庭。(3) 各药的作用机制与病人升压机制的合拍程度也有差别。(4)治疗期内时间、地点和机体当时状态等的相差。“时间治疗学”乃是对传统用药方法的挑战。其目的:一是平衡降压(每日内、日间和月间);二是不让夜间血压过低或过高;三是阻止晨间升压峰,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而传统用药法则往往顾此失彼,达不到最佳疗效和最大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要求,需在医生、特别是病人的紧密配合下,在熟悉各药机制与性能和洞察治疗对象病理生理实际的基础上,经过仔细设计—检验—修正治疗方案—再检验的良性循环,逐渐接近最佳方案。“时间治疗学”的有效内涵乃是抗高血压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艺术。

给药时间  睡眠时血压较低,药物降压幅度一般小于白天;晚餐后服药可使晨间升压峰降低,也可能推迟,但要注意勿使晚间血压过低(特别在老年合并较重动脉粥样硬化者)。医生可能为了使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较好,常劝告早餐后服长效药,但有时与实际相反。例如比较早餐前后服钙拮抗剂尼群地平,早餐前服药不但降低晨间高血压和24小时平均压,且病人对服药的顺从性和副作用(潮红、心悸等,尤其在日间工作时的发生率较少)均优于早餐后服药。不同降压药的“时间治疗学”相异,相同药物因给药时间不同降压曲线也起改变。例如α、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对血压与心率的作用,白天大于夜间;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晨间服对白天降压作用较强,晚间服则对睡时血压作用较强(因夜间交感受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控制血压的作用较强,肾素活性较高);晚间服钙拮抗剂伊拉地平夜间降压比在晨间服时强;缓释地尔硫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晨间服对夜间血压也有明显作用,傍晚服用只对早晨和中午血压起作用。

已有不少证据表明血压波动大(即不平稳)对血管和脏器损伤大,从而不利于预后。因而国际国内学者目前均强调,倾向采用能有效覆盖24小时面的“长效药”。它可分为由药物自身结构所决定(代谢慢及/或与血管等牢固结合),例如氯噻酮(利尿剂),部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一平苏、赖诺普利等和血管紧张素II的Ⅰ型受体拮抗剂科素亚等,是当今抗高血压治疗中的优选药物,这类药物即使漏服1次也不致血压马上回升。缓释制剂是对短中效降压药进行剂型改革,使控时性在肠胃道延缓释放,如缓释硝苯地平(拜心痛)、缓释异搏定、缓释地尔硫

、缓释波依定、缓释尼群地平等,其缺点往往是难以全部覆盖24小时全天、在肠胃道的吸收也常不稳定(易受饮食状况、肠胃道炎症和便秘等影响)。有的降压药其血药浓度不与其降压效应完全同步变化,在病情较轻者也可用每日1~2次维持即够。

剂量与次数  大多数钙拮抗剂和α1受体阻滞药剂量或浓度—效应关系呈线性(即平行升降);而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往往呈非线性关系。一般而言,呈线性关系的药物计算所得的谷/峰(T/P)比值(服药后最大降压幅值为P,次晨下一剂量前清醒状态时的降压值为T,一般长效药的T/P比值至少需≥50%)受剂量影响小;而非线性的则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中效降压药如2次/日可增加T/P值和降低24小时血压均值水平,如加大单次剂量反使峰血压降低过多而致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灌注不足。一般认为当抗高血压药物的T/P值<50%~60%时应考虑用每天多次给药的治疗方案。也可根据个体治疗前或后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曲线,增减某时、某次剂量及(或)改变服药次数,甚至在适当时间加服某种合宜的短效药,以达到最大的有效性、平稳性和安全性。当然,怎么增减一定要由医生专家来调整。

[责任编辑:eandc]

常见疾病问题

就医导诊

找最好的医院
找附近的医院
查疾病 - 查症状 - 查药品 - 检查查询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病 - 性病 - 眼病 - 口腔病 - 耳鼻喉疾病 - 肾病 - 传染病 - 精神心理病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