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术上讲,高血压的治疗关键在“三治”。 即早治,巧治,坚持治。 早治:就是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35岁以上的人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以便早期发现。 早期高血压可以用非药物治疗或只用一种降压药,3~6个月后,有可能逐渐减量或停药。 国外有报道,多达1/3的早期病人经适当治疗并配合合理的膳食、运动可以停药。 如果延误5~10年,常需多种药物合用,并终生服药;延误平均14年,即有心脑并发症;而不经治疗,任其发展,高血压的平均自然病程仅为20年即死亡。 文章一开始提到王某的妻子就是典型不治的例子,可见早治的重要性,它印证了“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巧治:就是用药巧,选药巧,合用巧。 用药巧——降压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同样程度的高血压,用同一剂量的降压药,有的无效,有的显效,有的则出现明显副作用。 如倍他洛克,有人用12.5毫克,有人用100毫克;依那普利,有人用2.5毫克,有人用20毫克。 因此,有经验的医生,会先从小量开始,再结合病情,逐渐“滴定”至最佳剂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简便。 若用药千篇一律,治疗不会取得好效果。 选药巧——降压药有六大类100余种,年纪轻、心率快、高动力循环者宜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老年人宜用长效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和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有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者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有咳嗽副作用者或合并痛风者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用药过程中要因病情随时调整。 合用巧——人群中只有30%的病人只需一种药,约50%的病人需2种药合用,另15%~20%的病人需3~4种药合用。 有些合用的药,如β阻滞剂加利尿剂;β阻滞剂加长效钙拮抗剂;AT1受体拮抗剂加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加钙拮抗剂等就比较合理,即可增强疗效,又可减少副作用。 但有些合用,如β阻滞剂加转换酶抑制剂的配伍就不太合理,会增加副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提高高血压治疗的顺从性(即坚持治疗)是当前防治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因此一些简便、有效的固定复方制剂在人群防治中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0年代的“北京降压0号”,因服用方便,使治疗组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率比对照组下降76%,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近来有报道,硝苯地平加双氢克尿塞也使脑卒中减少66%,这均表明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先使血压控制下来,才能取得好成绩。 总之科学的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压病人减少一半以上,而早期治疗又能使1/3病人减量以至停药,而剩下的1/3病人若有信心、有耐心,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