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脏病病人来说,心脏除颤这个名词可能并不陌生。有些病人经历过这样的情况:突然感觉心脏跳动得很快,没过几分钟,脸色煞白,呼吸急促,然后就直挺挺地倒下了,醒来时发现自己被送到了医院。然后医生就会跟你提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一大堆名词,但你依然不明白:我下次再发作,会不会就此别了人世,再也见不到最亲爱的人?对于生死离别,人们总是存在着太多恐惧。 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用一句简单的话讲,就是心脏不听话了,不按照正常的节律跳动了。它们很容易引发心源性猝死,而除颤,是治疗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疗法,即通过使用除颤器经胸壁对心脏释放电流或施行电击,从而中断紊乱的心室颤动波,使心脏重新恢复正常节律。在前面两期2009年第9、11期上半月版)关于心脏除颤的文章中,我们都提到了一个产品-AED。AED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够让人“起死回生”? AED是一种工具,具体点说,是一种能够把人从心脏猝死边缘拉回来的工具。在早期除颤的过程中,AED大显神通,有效地“安抚”心律失常的心脏。 心跳骤停?AED冲击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早期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越早实施,成功率越高,即施救人员争取在目击病人发生心脏骤停的最初5分钟内,给予电除颤。这对为病人争取时间、等待早期高级生命支持而言,至关重要。 电除颤需要用到除颤器,其中一种,便是我们前面提到的AED,它的全称是自动体外除颤器,顾名思义,即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它可以通过释放电流,刺激“紊乱”的心脏,让心跳重新恢复到正常节律。 心脏除颤的全自动时代 现代社会是一个自动化的时代,人们总是习惯并不断地追求着更加方便的生活方式。对于除颤高手一AED来说,自动化是很重要的。想想看,病人倒下,目击者(很有可能是病人家属)在手忙脚乱的情况下,如果救助仪器没有准确的提示,救助过程就很可能出现差错。 使用AED除颤,必须确定被抢救者具有“三无特征”,即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这仅凭救助者是无法明确判断的,所以在除颤前,先让AED帮助“诊断”吧。具体做法是:打开AED的电源开关,将两个电极放在病人的胸前,仪器可以自动采集并分析心律,一旦明确病人为致命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实施电除颤这一步,是需要经过救助者的判断并手动按下除颤按钮的,这就避免了仪器的误电击。 听起来复杂,其实操作起来相当简单,只有三步,即开机、分析心律、建议是否电击。对于无医学基础的非专业人员来说,只需几个小时的培训,就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 轻巧的体型 千万不要一看到跟心脏相关的仪器就联想到急救室的大型设备。AED就跟灭火器材一样,是个轻巧的小东西,可以放在飞机上、机场,也可以放在商场、社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主要的场馆、各国元首下榻的宾馆内,都看得到AED的身影。 心脑血管病热文推荐: 更多精彩请看:医网心脑血管科 |